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实现结构封顶 全球热推荐
昨天(6月27日),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钢结构屋盖滑移就位。北京日报记者 程功摄
北京日报记者 李博
(相关资料图)
“成功到达指定位置!”昨天(6月27日)上午11时许,随着对讲机里传出令人激动的声音,由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工程钢结构屋盖历经29小时、共计170米的“空中漫步”,顺利实现滑移就位,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单层网壳体系滑移距离最长、难度最大的项目,标志着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正式实现结构封顶。
滑移就位缩短数月工期
昨天早上,从北京朝阳站的高架候车厅向外望去,西广场一侧的朝阳站交通枢纽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。从高处看,枢纽中央的地下换乘大厅一览无余,周围一层层平台错落有致,仿佛一座即将完工的“地下城”。记者注意到,就在施工区域正中央的空中,搭起了4条平行的滑轨,一座巨大的钢结构屋顶“骨架”,正沿着滑轨从南向北缓慢移动。
由于时间紧工期重,工作面交叉涉及比较多,为了加快整体工程进度,朝阳站交通枢纽在搭建屋盖时,放弃了传统的散拼施工方式,而是预先将屋盖钢结构构件拼装完成,再通过滑移让屋盖“归位”。“屋盖组装在南侧的施工场地进行。组装的同时,枢纽的地下结构同步完成施工,这样避免了相互干扰,缩短了数月工期。”北京建工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经理马晓晖介绍,相比散拼吊装施工,整体滑移的难度更高,但效率也大大提升。
12个顶推点偏移不超5厘米
6月26日一大早,朝阳站交通枢纽屋盖滑移工作正式开始。4条滑道上的12个顶推点同步发力,通过液压爬行器,将这座重达3200吨的钢结构,缓慢地从工地南侧推行到换乘大厅的正上方。
马晓晖介绍,由于屋盖采用了薄型网壳钢结构,整体跨度大,如果滑移时受力不均,易形变。在滑移过程中,4条滑轨的移动需要保持高度的同步。为此,每个顶推点的位移误差需要保持在5厘米之内。在滑移过程中,项目团队实时进行数据监测,并针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,避免了滑移过程中的偏移、“卡轨”现象,确保了整体施工安全平稳有序进行。
经过约29小时的滑移,朝阳站交通枢纽屋盖顺利就位,为下一步开展室内、幕墙及屋面部分的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记者注意到,在屋盖滑移到位之后,位于大厅中央的两根“巨柱”托起了整个交通枢纽的钢结构屋盖。未来,这里将成为换乘大厅。“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‘星耀天穹’,内部空间非常敞亮,同时有着漂亮的曲线弧度。抬头看,还会呈现出星星点点的视觉效果。”马晓晖介绍,两根“巨柱”犹如两朵斜向上开放的“喇叭花”,像双手一样托起整个钢屋盖,后续随着幕墙部分的施工,阳光可以直接引入地下空间,更显敞亮。
将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换乘
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是为京沈客专北京朝阳站配套的综合交通枢纽,建成后将承担京沈客专、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客流集散及轨道交通3号线、R4线运营任务,并同时满足与地面公交、出租车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的换乘需求,实现高效便捷的客流集散。
首发集团公联公司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工程现场指挥常清伟介绍,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总建筑规模约13.3万平方米,地上两层约3.1万平方米、地下三层约10.2万平方米。其主体部分被巨大的钢结构包围,钢结构总用钢量达到1.3万吨,整个屋盖全部由单层钢箱梁网壳结构组成。
目前,由公联公司负责建设的城市副中心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、丰台站交通枢纽、通马路交通枢纽、环球影城北交通枢纽、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、苹果园交通枢纽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,未来将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交通出行条件。